其實陽極氧化膜的生成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這其中又有很多細節需要調控,但總體而言就是陽極氧化工藝進行的過程,此工藝前后需要注意很多細節。很多廠家在陽極氧化工序前后總會做出很多預防或調控措施,例如加表調劑來清除殘酸,或者用穩定劑來控制染液的pH值變化。我們來看一下其原理和對染色的具體影響。
眾所周知,陽極氧化膜是由大量垂直于金屬表面的六邊形晶胞組成,每個晶胞中心有一個膜孔,并具有極強的吸附力,當氧化過的鋁制品浸入染料溶液中,染料分子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氧化膜的膜孔中,同時與氧化膜形成難以分離的共價鍵和離子鍵。這種鍵結合是可逆的,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解吸附作用。因此,染色之后,必須經過封孔處理,將染料固定在膜孔中,同進增加氧化膜的耐蝕、耐磨等性能。
陽極氧化工藝對染色的影響。在氧化染色整個流程中,因為氧化工藝原因造成染色不良是比較普遍的。氧化膜的膜厚和孔隙均勻一致是染色時獲得均勻一致顏色的前提和基礎,為獲得均勻一致的氧化膜,保證足夠的循環量,冷卻量,保證良好的導電性是舉足輕重的,此外就是氧化工藝的穩定性。 硫酸濃度,控制在180—200g/l。稍高的硫酸濃度可促進氧化膜的溶解反應加快,利于孔隙的擴張,更易于染色; 鋁離子濃度,控制在5—15 g/l。